抽油桿端部鐓粗中頻加熱爐


抽油桿(空心、實心)整體聯接頭,是對現有抽油桿(空心、實心)桿體的聯接,采用“單體聯接頭”,經焊接后相聯接工藝的改進。新型工藝是在抽油桿(空心、實心)的兩端局部加熱直接鐓粗加工成左、右聯接頭,即公頭、母頭;使聯接頭與抽油桿(空心、實心)成為一個整體;依據鐓鍛成型工藝,按照抽油桿(空心、實心)規格分2次或3次成型,不須焊接,使聯接更加牢固,簡化工藝,降低造價。
生產工藝:采用35CrMo優質合金結構鋼管做管體,兩端頭采用中頻感應加熱,鐓鍛成型。遠紅外線測溫儀或節拍控制器實現鋼管鍛前加熱溫度的控制,鐓鍛后按照桿體材料的需要,保溫或加風冷裝置,控制冷卻速度。鐓鍛后的桿體經過整體回火來消除鍛造加熱區域應力,桿體加工前經整體表面拋丸強化、提高桿的疲勞強度。
工藝特點:產品質量好,強度高,成本低;表面光潔,耐腐蝕;接頭插接方便、牢固;可實現大規模、大批量連續性生產以及自動化流水線作業;可改善作業環境,降低勞動強度,減少能源損耗。
中頻爐爐頭配置特點:抽油桿中頻感應加熱裝置的配置,依據整條生產線的布線要求,即6臺壓機供公頭、母頭的一次加熱成型,需要配置6臺中頻加熱裝置。由于壓機的單件工作時間在30s左右,工件的動作、感應器爐頭的動作配合時間控制在15-25S左右,可保證單件油管的成型節拍控制在1分鐘/件。
考慮到抽油桿工件的加熱節拍要求,一個節拍的加熱時間(30S)足易保證工件的心表溫差,單電源控制單爐頭的工作方式,既簡單又穩定,對于場地布線結構緊湊,簡單實用。但是在現場的實際配置中常采用單電源2爐頭的設計思路,是源于工件加熱尺寸短,線圈的設計、制造工藝要求,這樣更能夠保證工件加熱的心表溫差,頭尾溫差,使得壓機的模具壽命更長。
線圈的設計,一胎聚料務求高效、低耗,保證線圈、工件的耦合效果;在2胎聚料、3臺成型時,因一胎聚料的緣故,加熱工件呈異型,為避免局部過燒、高溫,線圈應適量增大耦合,犧牲效率來滿足加熱的均勻性。
相對于石油鉆具-鉆桿加厚鐓鍛前熱加工的工藝(多道次加熱,兩次或三次成型),本設備布線就更為簡單,工件的加厚工藝要求、性能更容易保證、滿足,合格率更高。管端加熱的溫度均勻性和理想的溫度梯度分布是本工序的重要環節,亦是端部鐓鍛質量的保證要素。
管端加熱的質量是本工序的重要環節; 國內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設計、制造水平與國外設備已接近,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:
1) 功率輸出的穩定性。
2) 抗沖擊能力。
3) 控制精度不高。
對于感應加熱設備,國內大多數廠家都能夠制造,主要的難點是以上幾點問題。我公司結合現場工作實踐總結出一些經驗以克服以上難點。
電源功率輸出穩定性:
采用合理的感應器設計,使其在小負載情況下,功率輸出平穩,并使感應器達到最高的電效率。
抗沖擊能力:
調整阻抗匹配,提高中頻電源的關鍵部件的性能。例如可控硅、開關
加熱溫度精度的控制
設備采用節拍、溫度、功率相結合的控制方案。
解決端部過燒問題:
一般來說,在工件鐓鍛過程中,管端過燒可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厚質量。在平鍛機加厚的工藝理想狀態為:管端的加熱溫度應有一定的縱向溫度梯度,端部應低于加熱尾端20~30℃為理想狀態。為解決端部過燒,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方案:
借鑒國外設備的經驗,在感應爐末端增設磁屏蔽裝置,使其感應器磁力線回收,并在鎖磁裝置中進行水冷,從而保證端頭溫度略低于加熱尾部溫度。
德昌電爐信奉著一句話:客戶就是上帝。因此,德昌電爐不僅注重其產品質量,也很注重服務質量。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,德昌電爐為您提供中頻爐的日常維護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您順利解決一些常見故障。若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,歡迎來電來函進行咨詢。
注:中頻爐相關資料請來函來電索取,或參閱德昌電爐公司官網http://www.vengetice.cn。